道光一统寰宇

是一位渺小的尘埃落地

首页 >> 道光一统寰宇 >> 道光一统寰宇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红色帝国1924 带着军火库到大明 亮剑:开局成为汉奸,反手端掉鬼子司令部 从山贼开始 重生之贤妻难为 乖乖老婆,别闹了 安西兵日记 永乐大帝:朱标 双大秦对比:两个秦始皇都懵了 
道光一统寰宇 是一位渺小的尘埃落地 - 道光一统寰宇全文阅读 - 道光一统寰宇txt下载 - 道光一统寰宇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22章 德意志之普奥战争(1)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然而普奥战争还得牵扯到两个国家的祖上纷争。

古老的神圣罗马帝国,曾在欧洲存在800多年。它是德意志民族的一个松散联合体,也是德意志各邦王公贵族不断争夺德意志领导权的政治舞台。这个舞台上的两大主角,历来都是奥地利和普鲁士。尽管大帝国已于1806年在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的威逼下宣告解体,但在解体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其内部斗争仍很激烈,直到普奥战争结束为止。普鲁士取得对奥战争的胜利,为最后解决德国的统一问题创造了条件。

几个世纪以来,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很多都是哈布斯堡王朝的成员。他们在名义上统治德意志全境,而且拥有独立统治权,但又接受外国势力的牵制,尤其是法国。另一边,普鲁士崛起,在19世纪以前已经是欧洲的强国之一。

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德意志邦国被并入组织松散的德意志邦联,由奥地利领导。这时,法国在德的影响力减弱,民族主义在德兴起,德意志统一运动开始萌芽。运动的支持者提出两种统一方法:把德意志全境统一,建立大德意志,包括奥地利这个多民族帝国;或是在普鲁士领导下,建立排除奥地利,由普鲁士统治的小德意志,而在拿破仑时代德意志还不叫德意志,它的名字叫做莱茵同盟。

公元12—13世纪,在中欧易北河中游到奥得河中游的整个地区,出现了一个名为勃兰登堡的新国家。这里原是比较荒芜的沙地平原,是德意志封建领主防御斯拉夫人部落的前哨,是他们向东方扩张的军事殖民地,而神圣罗马帝国在易北河以东的领土,正是通过对斯拉夫人的长期侵略扩张而获得的。

15世纪初,霍亨索伦家族从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手里,领得了勃兰登堡这块封土,随后,不断兼并原来被条顿骑士团所占领的普鲁士,从而形成为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

进入17世纪以后,霍亨索伦王朝利用德意志皇帝和德意志各邦国在三十年战争中的衰落,不断扩充领地,增强实力,终于在1701年由腓特烈一世宣布建立普鲁士王国,逐步成为德意志和欧洲政治生活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大邦。

18世纪上半叶,普鲁士的第二代君主腓特烈·威廉一世(1713—1740年在位)进行了粗暴的统治,使王国发展成为中央集权制的专制主义国家。他用棍棒和体罚“教育”臣民,“治理”国家,力图把普鲁士提高到欧洲强国的地位。为此,他在国内加征赋税,压缩民用开支;禁止外国商品输入,以防资金外流;打破容克贵族垄断各省政治、经济的独立性,加强中央集权。腓特烈·威廉一世颇知富国与强兵的关系,因而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不断扩充军队。他不惜把国库收入的6\/7用于军费,养兵竟达8.5万人,使一个当时在欧洲国土面积居第10位、人口数量居第13位的中等国家,兵力总数竟跃居欧洲的第4位,以致全国兵营林立。他不仅使每一个青壮年都要接受强制性的军事训练,而且规定士兵的服役年限竟长达25年。这样,普鲁士终于迅速振兴起来了。腓特烈·威廉一世为他的继承人准备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和一个年收入达700万塔勒的国库,从而也为普鲁士奠定了到那时为止尚不为人所知的强国的基础。而且在后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计划”也就是腓特烈二世的音译,因为听闻腓特烈二世是红胡子。

1740年,普鲁士王国的第三代君主即位。这位后来被容克贵族尊称为“腓特烈大帝”的腓特烈二世(亦译弗里德里希1740—1786年在位),是一位雄才大略而又手段暴虐的国王。他继承其父衣钵,进一步强化容克贵族的军事官僚机构,扩充军事实力,把军队增加到了20万人,号称欧洲第一。他在统治期间,利用这支庞大的军队和充实的国库,连年征战,岁岁用兵,大肆扩充疆土。他在即位之初,即利用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在王位继承战争中的困难,加入了法国所组织的反奥同盟,参与瓜分奥地利皇室的遗产,以求夺取人多地广、物产富庶的西里西亚。

腓特烈二世主动出击,在1740—1742年和1744—1745年,先后两次发动了西里西亚战争,打败了奥地利。可是,到1748年,普鲁士却抛弃了它的同盟者,单独同自己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中的大邦奥地利签订了《亚琛和约》,摘取了“奥地利王冠上的明珠”——西里西亚,从而获得了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的领地,使普鲁士的国土一下子扩大了1\/3。当然,腓特烈二世攫取西里西亚以后,普奥两国的矛盾便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斗争日益发展。奥地利不甘心于自己领地的丧失,不断联合其他强国反对普鲁士。而腓特烈二世及其继承者,则企图进一步侵占波希米亚。彻底打败奥地利,控制整个德意志。

虽然,在尔后的历史进程中,普奥两国由于共同的利益,曾于1772年、1793年和1795年暂时结盟,共同瓜分了波兰,但是,两国之间争夺对德意志领导权的斗争,则始终没有停止而不断深化。在此期间,普鲁士更加强大起来了,到该世纪末,其国土面积已由1740年的11.8万平方公里扩充到30.5万余平方公里,人口从224万增加到868万,从而成为德意志境内重大的邦国。普鲁士王国的崛起,随之也就带来了争霸的战争。

进行对奥战争,是普鲁士领导德国统一的关键性一步。俾斯麦对此花费了巨大精力。从10月即对丹麦的和约签字开始,俾斯麦就领导普鲁士政府积极投入战争准备工作,决心使用军事力量来解决普鲁士在德意志的霸权问题。

这场战争的爆发,对于双方来说都不意外,而且阵线早已分明。站在普鲁士方面的,有梅伦堡、奥尔登堡和北德意志的其他各邦,以及汉堡、不来梅和吕贝克3个自由市。站在奥地利方面的,有萨克森、汉诺威、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黑森一加塞尔、黑森一达姆施塔德和德意志邦联的其他成员国。从大邦国的数量和人口、面积来说,奥地利方面占有优势。但是,从军事实力来说,普鲁士则显然强于对方。

当时,普鲁士方面的总兵力已多达63万人,而奥地利方面的实力,总共只有约58万余人。不过,奥地利处于内线阵地,且其骑兵和炮兵都在数量上占有优势,并便于机动作战。因此,奥军当局准备以消极防御等待对方进攻。他们以为,这样可以延缓战争的进程,在此期间,加速扩充兵力,积蓄力量,然后施行反击,再以优势兵力一举击败进犯的普军。由于被迫实施两线作战,奥军将其兵力分为2个军团:以8万人编成南方军团,对付意大利军队;以其余军力编成北方军团,对付普军;该军团获该军团获得萨克森军增援后,兵力达26.1万人,由贝奈德克将军统一指挥,并迅速地在奥地利北部的摩拉维亚境内集结,抵御普军从西里西亚南下进攻。

普鲁士方面,战争的实际指挥者为总参谋长毛奇将军。他根据自己领导制订的作战计划,利用先进的铁路运输线实施战略输送,使用先进的电报手段进行统一指挥,从而克服了远距离机动和外线作战所带来的困难,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25万余人的兵力和800门火炮集结到了萨克森和奥地利的边境地区,使之在宽度约420公里的正面上完成了集结和展开。

根据作战部署,普军在这个预期的主战场上分成为3个军团:易北河军团,由赫尔瓦特·毕腾菲尔德将军指挥,约4.6万人,在莱比锡东西一线展开;第1军团,由腓特烈·卡尔亲王指挥,约9.3万人,在易北河以东至格尔利次一线展开;第2军团,由王太子腓特烈威廉指挥,约11.5万人,在格尔利次以东至奥得河一带集结。

普鲁士能派出的兵力达63万。容克地主资产阶级的普鲁士为了发动这场战争,作了周密准备:改组军队并用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军队,与意大利结成军事同盟,争取俄国和法国保持中立。

普军的后膛枪使用方便,士兵可以在找掩护时上膛;奥军用前装枪,上膛时却没有掩护,实力显而易见。普鲁士在各军团的动员和战略展开上利用了发达的铁路网和电报,因而始终比奥地利抢先一着。在波希米亚宽250公里的正面上(从奥得河畔的布里格至易北河上的托尔高)在很短时间内就集结了约28万人,800门火炮。在战斗训练方面,实行普遍征兵制的普鲁士优于募兵制的奥军。经济上,普鲁士也胜过奥地利,工业发达,铁路线密布全国。参谋长(老)毛奇将军(后来直接指挥作战)制定的战略计划,是想打一场速决战。计划规定:切断奥地利与其盟邦的联系,派出3个军团迅速侵入敌方内地,继而在决战中将敌击溃。

奥地利因战争接连失利,实力减弱,期望依靠巴伐利亚、萨克森,汉诺威和黑森等盟邦的援助来赢得这场战争。奥军准备以消极防御来延缓战争的进程,积聚力量,然后联合盟军共同粉碎普军。为实现这个计划,奥军所拥有的兵力约计30万人(连同盟军在内约为58.5万人)。奥军分为两个军团:南方军团(约8万人,对付意大利)和北方军团(后来得到1个萨克森军的加强。共计26.1万人,对付普鲁士)。由贝内德克将军统率的奥军北方军团主要负责掩护维也纳的远郊。

大部分德意志邦国都支持奥地利,把普鲁士当作侵略者。它们包括:萨克森、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汉诺威、黑森-卡塞尔、黑森-达姆施塔特及拿骚。故此,普鲁士及其盟友是与德意志邦联对敌。

一些北方的邦国支持普鲁士,包括奥尔登堡、梅克伦堡-什未林、梅克伦堡-斯特雷利茨及不伦瑞克。此外,意大利王国与普鲁士结盟,希望夺回被奥地利占领的威尼斯,统一意大利。

值得注意的是,并没有其他国家介入战争:因为克里米亚战争之失败,俄国与奥国关系欠佳;法国的拿破仑三世认为奥军会得胜,又想得到莱茵河附近的领土。两国也没有干预。

也有必要提一下战争的进程了,随着普军战略展开的完成,双方开始交火,战争进程发展迅速。但是,整个战争是在3个战场上差不多同时展开的,其决定性的作战行动发生在波希米亚战场上,它决定了战争的命运。普鲁士是决定要搞三线作战的。

在南线,即意大利战场,由奥意军队交锋。战事一开始,形势就对奥地利有利。本来,意大利拥有一支人数颇多、装备精良的军队。它由国王维克多一厄曼纽尔二世亲自统率,主动地向阿尔布特将军率领的奥地利军队出击。可是,6月24日,两军在库斯托查发生的第1场会战中,意军竟被打得惨败,官兵四处散逃,以致达到无力再战的程度。俾斯麦对自己的盟军如此缺乏战斗力感到非常恼火,但却无可奈何。意军的惨败使普军迫敌两线作战的战略计划不能实现。奥军在意大利获胜以后,并没有继续发展攻势,而是放弃了威尼斯,只留少量兵力驻防,而将大部分兵力迅速调回多瑙河沿线,以支援形势紧迫的北战场作战。

在西线,即德意志战场,是由普鲁士军队对奥地利阵营中一些成员国的进攻。宣战后,普军迅速开进了奥地利的盟邦汉诺威、黑森一加塞尔和萨克森等毗邻国家。这些国家的军队,在普军的强大威势之下节节后退。萨克森军队被迫撤退到摩拉维亚地区,并在那里与奥地利的军队会合,并入了贝奈德克将军指挥的北方军团。

6月27日,冯·法尔肯施泰因将军率领普军5万余人,挺进到朗根萨尔察附近,在那里大败汉诺威军队,进而围困了汉诺威城。

6月29日,汉诺威王奥格尔格宣布投降。尔后,在7月初,法尔肯施泰因挥军南下,准备先占领法兰克福,随后向巴登和符腾堡进军。

在北线,即波希米亚战场,由普军发起主要突击。起初,毛奇命令3个军团向东移动:第1军团向尼斯河以东挺进,第2军团进至格尔利次以东地区,易北河军团则沿易北河南移,向第1军团右翼靠拢。德累斯顿,随后即与第1军团汇合。这时,毛奇得知奥军正由摩拉维亚向西北方向的边境开进,于是当机立断,命令第2军团翻越苏台德山脉,回师向西南突进;第1军团和易北河军团则沿厄尔士山脉的隘路行进,向山南进军。这样,普军构成钳形攻势,分进合击,首先消灭贝奈德克统率的奥军主力,然后直取维也纳。

6月25日,普军按命令向前开进。两路大军都因为并不知道奥军的具体位置而摸索前进,指挥又无法协调,因而在翻山越岭通过山隘时,行动颇为缓慢。此时,正在朝西北方向开进的奥军,如能利用普军行军困难之机,扼守山南各个隘口,本来是有把握将普军各个击破的。遗憾的是,贝奈德克将军不是高明的战略家,他白白地坐失了良机,致使普军顺利地通过了山地,进入到山南地区。

6月26日,进到山南的普军易北河军团和第1军团,在伊塞尔河西侧与奥军阿尔贝耳特将军率领的2个军相遇。阿尔贝耳特不敢固守伊塞尔河,未经严重战斗即撤出该地区,主动朝东南方向退却。易北河军团抓住良机,乘胜追击。此时,普军第2军团还在翻山越岭,艰苦推进。

同一天,即6月26日,贝奈德克率领的奥军主力,共6个军28万余人,已经到达易北河上游亚罗默希以西地带。他在那里观望等待,企图在普鲁士的两路大军之间选择一路,准备集中力量予以打击。次日,奥军主力一部与普军的第2军团相遇,结果被行军疲乏的普军打败。贝奈德克得知警戒部队遭到打击的消息,命令部队向西撤退,打算在波希米亚境内集中其全部兵力,然后选择二者之一进行打击。可见,撤退的后果只能是军心浮动,体力损耗。其西面此时正好也陷入困境。阿尔贝耳特在伊塞尔河失利后,追击的普军步步逼进;东线的普军第2军团在打败奥军警戒部队后,也步步跟进,咄咄逼人。这样,奥军顿时丧失了主动权,处在普军两路部队的夹击之中。

6月30日,贝奈德克率奥军主力向东南退却,以逃避普军的钳形攻势;7月1日夜间,奥军到达易北河的上游河畔,位于凯尼格列茨与萨多瓦之间的高地上。贝奈德克眼见形势危急,决心在7月3日向南渡过易北河,经由帕尔杜比策向南方撤退,尔后再徐图抵御之策。然而,他还没有来得及南撤,决定性的萨多瓦会战便打响了。

在当时的战况发展中,普军也显得相当混乱。各军团分别进攻,缺少协同配合,有的已经失去统一指挥,一时竟摸不清奥军撤退的方向。他们大都以为奥军必定向南撤退,经由帕尔杜比策回守维也纳。而实际上,奥军因为南翼被堵,只有向东开进。由于普军统帅部未能及时掌握情况,普军官兵因连续行军作战而疲惫不堪,加上第1、第2两个军团以及奥军一些部队互相混杂在一起,统帅部也就一时无法进行指挥和调整,以致未能组织有效的战术追击,使奥军避免了全军覆灭的厄运。

萨多瓦决战以普军的大胜而结束了。奥军的伤亡和被俘人员虽然达4.5万余人,但总司令贝奈德克仍率主力约15万余人安全地撤退了。普军在作战中的伤亡,总共约达1万人。但是,经此一役,战争中的命运也就最后决定了,奥地利已经无力再战。

7月5日,由于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的请求,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出面调停。当时,普军是有能力继续进攻的。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普王威廉和他的将领们,都要求继续进军,攻占维也纳,彻底击溃奥地利。然而,头脑清醒的俾斯麦却有政治远见,他担心战争一旦拖延,将引起法国的干涉,或者在被击溃的奥地利境内发生革命,从而使普鲁士统一德国的计划毁于一旦,因而力主谈和。他认为,如果过分地伤害奥地利人的感情,迫使他们孤注一掷,甚至铤而走险,那么,在未来必将来临的普法战争中,将不能争得奥地利的中立,对普鲁士很为不利。因此,他力排众议,主张立即缔约,甚至对国王以辞职相威胁。普王威廉一世在权衡利弊之后,终于让步。7月22日,普奥双方代表在尼科尔斯堡进行谈判;26日,签订《尼科尔斯堡预备和约》。

为了避免法国或俄国干预战争,俾斯麦劝谕威廉一世迅速跟奥地利议和,不急于求成。奥军接受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调停,8月23日,双方正式签订《布拉格和约》。

和约规定:德意志邦联议会解散,奥地利完全退出旧的德意志邦联。而普鲁士则有权建立以它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奥地利把它对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斯泰因的管理权全部让给普鲁士,并向普鲁士偿付一笔大的赔款;同时,奥地利还把威尼斯割让给意大利。

这一次的战争影响也是差不多,这一次的普鲁士王国的胜利在于他们可以好好的跟着威廉一世开始打遍天下了。

这是普奥战争的总结和影响,奥普战争的重要政治结局,是建立了以普鲁士为首的统一美因河以北各公国的北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因获得汉诺威、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黑森-卡塞尔和纳绍而大大扩张了自己的版图,与德意志南部各公国也分别订立了有利的军事盟约。奥地利被排斥在新联邦之外,又丢失了威尼斯省(划归意大利)。这就是说,昔日奥地利在欧洲的政治地位已一去不复返了。

奥普战争的经验,后来为普鲁士军事当局在十九世纪下半叶计划和进行各次欧洲战争时所采用。德国不少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夸大了奥普战争在发展军事学术上的作用,把它视为首次“成功地”体现了速决的“闪击战”思想的一次战争。而这种闪击战思想决定了德国军事理论近一百年的发展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其充分地暴露了德国不顾被侵略国家的具体条件,生搬硬套这种军事思想所造成的恶果。

奥普战争证明,毛奇坚持的决战战略在这次战争中未能奏效。战争的持续时间和战争的结局是由交战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在奥普战争中,普军广泛使用装弹方便、发射速度快的线膛后装炮。这便要求战术和战斗队形作相应的改变。但是,战争期间交战双方均未考虑到这一点。同样,在炮兵的战斗使用上,观点也是陈旧的。炮兵通常尾随纵队,展开较晚,在需要时,尤其在对于奥普战争颇具代表性的遭遇战斗和遭遇交战中没有给步兵以炮火支援。战争还证明,必需改变部队成行军纵队运动时的组织形式,保证部队临战时能以最快速度展开。

(接下文)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风流太子后宫 猎艳江湖 烟雨楼 明星系列多肉小说 花都太子 学生会长和小干事 曼陀罗妖精 山村情事 帝御无疆 逍遥人生 护花野蛮人 出轨女人的自白 御心香帅 瘦不了 覆雨大唐之无限风流 正气寻妇录 四合院:从娄晓娥于莉到周小白 乡村欲爱 盲人按摩师 苏倩 我的26岁女房客 
经典收藏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大唐超时空:从做李丽质闺蜜开始 三国:开局被孙策追杀 死囚营:杀敌亿万,我成神了! 庆余年 三国之刘备崛起 红楼:重生贾环,迎娶林黛玉 大唐:兕子是谁?系小公举吖! 大唐:熊孩子,开局怂恿李渊造反 1910:重回乱世做英豪 一品权臣 大宋第一极品小少爷 神道 残情王爷,溺宠二嫁妃 穿越明朝,开局觉醒华夏文明 南明伟业 三国:我关索干翻乱世 从弃子到无双权臣 世子的侯门悍妻 
最近更新三国之龙逆天下 战国:无限小米粥,我成千古一帝了? 绝世高手是怎么炼成的 速战三国之刘备 穿越原始之魂 刷视频:震惊古人 皇子:我有神机营很奇怪吗? 三国:开局继承三十万青州兵! 官途权倾天下 三国开局先苟住爆兵 废物养子,竟是绝世强龙 全球刷副本:我靠了解所有历史传说赢麻了 中兴之主 弘宋,重生赵车神 叶尘:重生在赘婿逆袭之路 随母改嫁,我跟继父约法三章 魂穿大唐朝激活修仙系统混大唐 香炉通古今:我养成了大乾女帝! 红楼之贾家潜龙 乱世枭皇:柴荣 
道光一统寰宇 是一位渺小的尘埃落地 - 道光一统寰宇txt下载 - 道光一统寰宇最新章节 - 道光一统寰宇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